翻页   夜间
巴拉小说 > 拜托!我的游戏一点都不恐怖 > 第134章 英歌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巴拉小说] https://www.bala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于后续的工作,还需要恬星工作室的协助和支持。

    林星尘两人并没有做更多的停留,两人过来的目的很明确。

    他们想见识见识,真正的舞台,是怎样的。

    他们想尝试着做出一款,属于华夏特色的游戏,属于华夏人的游戏。

    他们想要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这款游戏,送给全国的人民,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感受,什么叫做“华夏文化”!

    拜访完赵廷顺,两人又来到了另外一个省区“南粤”。

    此时的的两人在这座城市一个并不是太出名的小镇上。

    两人已经来到这座镇子快要一个星期了,这座城市给两人的感受,就像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文化背景的古老村庄。

    古朴、厚实,充满着沧桑。

    过往的人群并没有像大城市里的人群一样烦躁,反而很宁静,就像是一幅画卷。

    他们脸上洋溢着一股宁静而悠闲的神采。

    在这样宁静的气氛下,也是感觉到心中舒畅了许多。

    这是个地方非常神奇!

    潮汕。

    保留着很多习俗,习惯,甚至信仰,像那边的人都喜欢喝茶,很多人信妈祖娘娘。

    天不亮,两人就已经来到了一座庙里,

    此时的两人庙宇并不是太大,但是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庙的门楣上写着“道公庙”。

    虽然天才刚刚朦胧亮,但庙里却是灯火通明。

    外面的大棚里站满了人群,他们有男有女,也有老有少。

    都穿着戏服,画着妆容,在这个时候,他们仿佛就是那些戏台里的角儿。

    “你们两个准备好了吗?”在庙内的大厅上,一个和蔼的老头对着站在两侧的两人问道。

    “嗯!”

    此时的两人也和一旁的人群穿着同样的服装,脸上同样画着浓厚的妆容,只有那双眼睛显露出了原始本色。

    两人的脸上都涂抹了油彩。

    \"好吧!现在开始。”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瞬间锣鼓喧天,一片锣鼓声响彻云霄。

    伴随着队伍的走起,此时的林星尘和黄循辉也跟随在后。

    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

    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

    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

    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

    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

    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

    潮湿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

    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大路上,巨幅的旌旗招展,雄浑的锣鼓不歇,一队手中大开大合扬双棍,身着战袍古服似将星的大汉们正跃踏着参差纷繁却又交融崭齐的阵列压来!

    所着的装束与潮剧的相似,紧身短打,上身坎肩,两脚缠着人字形的裹腿。

    一声声高亢的啸喝似喊出心中那股质朴刚健!

    雄浑的气势让密集随观人群自分出一条阔路。

    为首的是走在最前端的大哥扮演的是时迁,拿着条黑蛇。

    水浒传里的时迁是探子,所以时迁探路,舞蛇开路,驱鬼避祸。

    而林星尘和黄循辉,两个都挂着黑脸,而两人的一边分别各自站着一位挂着红脸的中年男子。

    四人站成一排。

    英歌舞表演的领头队员俗称头槌、二槌,头槌为黑脸挂黑须的“李逵”或“秦明”

    二槌为红脸挂红须的“关胜”或“杨志”。

    亦有领头是使双斧头的李逵和使双鞭的呼延灼。

    再往后是“鲁智深”、“武松”,英歌舞表演中“孙二娘”、“扈三娘”常为男扮女装。

    百般脸谱紫金冠,忠勇豪情定苍澜。

    梁宋神将征鬼患,风调雨顺护民安。

    潮汕民间习俗,以歌舞、面谱形式,祈求国家歌舞升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祝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出入平安……

    脚踏七星步步升,天上三奇日月星,地下一二奇山地水,通天秀地鬼神精惊,十二文人行功法,二十八宿随吾行,六丁六甲随吾转。

    凶神恶煞走不停,吾奉元始天尊敕,神兵火急如律令!

    在闽南地区,早上八点上班你让他7点去他立马跟你辞职,你让他6点请神他3点就起来。

    你要说他体力好的话,他可能上两层楼梯就喘大气,那要说他体力差的话,他接神的时候,围着镇上跑一圈都不带喘气的。

    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

    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一种民族力量。

    是文化传承。

    是先人对自己后辈的鼓舞。

    正气,看得人心情舒畅!

    为什么要去搞一些万圣节,夏日祭,圣诞节,之类的洋玩意,是我们没有文化基础吗?

    什么叫文化输出。

    这就是文化输出!

    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的灌输,也就是用自己的文化去同化其他的国家的文化。

    是输出一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和国家形象。

    文化输出的内容决定了文化输出的成败,也决定了宣传国家形象的好坏,其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文化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

    华夏四周多少国家多少文化都可以说是起源于华夏。

    但是现在那些文化已经不是华夏的了,已经是他们的文化名词了。

    为什么他们会把英歌舞说成百鬼夜行。

    为什么他们我们的英歌舞是抄袭脚盆鸡的夜来舞。

    被韩日当宝贝的文化,却被我们部分人被冠以“迷信”一称。

    明明一段描绘这华夏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在外网上上传,却要加上“China”这个单词。

    看到这个水印,好笑又心酸。

    路过的人像是看外国稀罕玩意的眼神去看,明明是本国文化,该是我们再熟悉亲近不过的!!!!

    却根本看懂是什么。

    有时候,你真的不得不佩服脚盆鸡,泡菜国他们那边的这种精神。

    并不是吹捧。

    他们保存这玩意,真的比我们保存的好。

    而这也是南粤地区的人为什么说除了南粤地区以外,都是北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